先给出新版测评报告中的描述与公式:
根据附录D中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,以算术平均法合并多个测评对象在同一测评项的得分,得到各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。根据测评项权重,以加权平均合并同一安全控制点下的所有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,并按照控制点得分计算公式得到各安全控制点的10分制得分。
n为同一控制点下的测评项数,不含不适用的测评项。
这里面提到的附录D是:单项测评结果记录,其目录结构如下:
D.1安全物理环境
D1.1机房1
D1.2机房2
D1.3机房3
D.2安全通信网络
D2.1安全通信网络
D.3安全区域边界
D3.1安全区域
D.4安全计算环境
D4.1服务器
D4.2数据库
D4.3XXXX系统平台
D.5安全管理中心
D5.1管理中心
D.6安全管理制度
D6.1安全管理制度
D.7安全管理机构
D7.1安全管理机构
D.8安全管理人员
D8.1安全管理人员
D.9安全建设管理
D9.1安全建设管理
D.10安全运维管理
D10.1安全运维管理
这里要说下,第一次做等保的新手根据这个附录D是算不出测评项控制点得分的,因为没有权重!没有权重!没有权重!权重表另外找,有单独的excel表。
言归正传,和综合评分计算一样,单个对象和多个对象的计算有点点区别,多个对象要求平均,下面分开说明:
关于多个对象的说明我再从前一篇贴过来:
在等级2.0基本要求中,共包括10个安全类:安全物理环境、安全通信网络、安全区域边界、安全计算环境、安全管理中心、安全管理制度、安全管理机构、安全管理人员、安全建设管理、安全运维管理(关于1.0和2.0要求的区别,可以看这里的第四章),其中只有安全物理环境和安全计算环境会涉及多个对象。
多个对象意思就是:安全物理环境中能有多个机房,每个机房是一个对象,安全计算环境中有多个服务器,Web服务器是一个对象,数据库服务器是一个对象,应用服务器也是一个对象。
这里的x¯k 就是多个对象在同一个安全控制点上的得分的平均值,听起来比较拗口
先通过测评、整改阶段后,得到最终测评结果:
第二步
后转换成分数,并加上权重:
第三步
按公式(2)计算分子、分母并求和:
这里注意一下:测评指标3中由于结果是不适用,所以不参加计算,所以算所有对象的平均值的时候是去掉测评指标3的。
第四步
根据公式(2)算结果:1.83/2.4×10=7.625
这个就是这个涉及到单个对象的安全控制点的得分。
单个对象
这个显然计算要比上面简单一点,因为不用求平均,也就是只有一个对象的测评结果:
第一步
先通过测评、整改阶段后,得到最终测评结果:
第二步
然后转换成分数,并加上权重:
第三步
按公式(3)计算分子、分母并求和:
这里注意一下:测评指标3中由于机房2不适用,所以不参加计算,所以算所有对象的平均值的时候是去掉机房2的。
第四步
根据公式(3)算结果:0.95/1.9×10=5
这个就是这个涉及到单对象的安全控制点的得分。
控制点符合情况汇总表
用上面的方法把每个控制点的分数都算出来,并汇总成表格,表格以不同颜色对测评结果进行区分,不符合的安全控制点采用红色标识,部分符合的安全控制点采用黄色标识,不适用的用N/A表示。